色彩是人眼对光线的感知信号,光是一种电磁波。

RGB是基于色光的混合模式,是最常见的色彩模式。常规下RGB使用8位通道,8位即是2的八次方 256,0-255就是通道的256个级别。

在RGB原色通道里,填充白色,即为本色光最强的色光。在RGB模式下,观察原色通道的意义,就在于观察像素区域的发光强度。
在原色通道里,通道里只能填充和显示黑白灰,实际的是红色。

吸管工具
Alt键切换吸管工具,另外有shift+alt+右键:HUD拾色器。
习惯直接生成前景色;按alt吸取,生成背景色。

色彩色值
窗口->颜色 可以调出颜色面板。
一般来说
RGB纯红色的R值为255,G值0,B值0。
绿色 0,255,0
蓝色 0,0,255
黑色 0,0,0
白色 255,255,255(三原色组合)
纯灰色的R,G,B值相等

不同的R,G,B值通过混合可以模拟自然界可见光中的几乎所有颜色(16777216种颜色)。
R,G,B值越低对应的色光越弱或越暗
一些颜色组合的案例:
红+绿 -> 黄色 255.255.0
绿+蓝 -> 青色 0.255.255
红+蓝 -> 品红 255.0.255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饱和度,明度
色相:通俗地说就是颜色的品相。
色相环:是由三原色组成的一个360度的圆环,每15度之间的颜色被称为同类色,每15度之间的颜色称为临近色。每120度之间被称为对比色。180度之间称为补色。
通过图像->调整 可以改变色相以及饱和度等等的颜色信息,改变色相和饱和度的快捷键ctrl+U。
调整角度值用来改变色相,比如红色调整正120度会变成蓝色。
黑白灰不具有色相,所以无法通过调节饱和度来改变其颜色。

饱和度:也被称为纯度,是色彩的鲜艳程度,其实就是加人中性灰的程度。
比如一个红色,当他的饱和度降低时,颜色会变灰,它的R值没有较大改变,而G值和B值上升了,越来越接近红色,所以就会显得黑。

明度:就是发光量,加入额外的白光。

选色方式
颜色面板,色板,拾色器。
窗口菜单可以调出色板。

可以点击前景色或背景色调出拾色器或者快捷键。
可以选择RGB的(R)
这时拾色器的滑块颜色本身代表着的是R值
拾色器上下滑动可以改变G值
拾色器左右滑动可以改变B值

取色模式可选择HSB,RGB,LAB,CMYK,WEB模式

HSB是颜色的表现模式,H(hues)是色相,S(saturation)饱和度,B(brightness)亮度。
可以选择HSB的(H)
这时拾色器的滑块颜色本身代表着的是色相
拾色器上下滑动可以改变B值
拾色器左右滑动可以改变S值
HSB取色模式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很直观。

CMYK模式
有关RGB于CMYK的大概区别,这篇文章我有所讨论(虽然大部分是百度百科来的)
https://tonzinonin.github.io/2020/02/11/%E5%9B%BE%E7%89%87%E6%96%87%E4%BB%B6%E6%A0%BC%E5%BC%8F/

CMYK原理是用油墨,模拟反光色,颜色较为暗。
CMYK通道里,黑色代表100%浓度的油墨。
CMYK适合用彩色来表示,这样更好来观察。
品红 0.100.0.0
蓝色 100.100.0.0
青色 100.0.0.0
绿色 100.0.100.0
黄色 0.0.100.0
红色 0.100.100.0
cmyk靠百分比来表示当前通道的色值。
RGB是加色模式,CMYK是减色模式。
制作印刷类图像,不要使用RGB模式,否则成品会偏色。
拾色器会对超出印刷色域的颜色做警告,并且可以自动修正。

调节画面阴暗
控制明暗的视觉因素,三要素之一,明度。
明度较低的时候,RGB色值偏低,CMYK色值较高。
设计之中,时刻存在对比,阴暗对比是最基础的一点。
ctrl+U 色相/饱和度也能调节饱和度,但效果太单一。
亮度/对比度是最简单的调色命令,功能有限。

到图像菜单->灰度,这时只有亮度的对比,更能够直观观察阴暗。
也可以到图像菜单->调整 进行取色操作或者降低饱和度将画面变成灰白。
在灰度模式下,使用亮度/对比度命令,调节滑块改变数值,相应的发生阴暗变化。旧版的算法不够智能,会失去一些细节。

色阶
快捷键ctrl+l 或图像菜单->调整->色阶,可以调出色阶栏。

色阶直方图
可以看到一个黑色的直方图,下面有三个滑块,从左到右依次为:黑场,灰场,白场。x轴代表像素的亮度,y轴代表像素的数量。
不但可以查看画面阴暗的直方图,也可以查看RGB等色彩模式的直方图。
调节滑块数值,可以调整图像,这时有直方图作为参考,调整更加直观。
黑块的左边为最黑的像素,黑块的右边黑像素的色值开始逐渐增加,白块同理,可以用这种方式实现过曝。
色阶的原理:
合并黑场/白场,
(调节灰场)改变黑场和白场的比例
也可以直接在图像上取样设置黑白灰场,用色阶菜单右边的黑灰白取色笔就可以了。

输出色阶:限定黑场/白场最高值。预设里提供了一些设定好的参数,也可以保存预设。

可以调节原色,比如合并红通道的黑场,红色减少,颜色开始偏绿蓝。
合并红通道白场,红色增强,亮部发红。
色阶里合并单个通道,也是调色手段,按情况使用即可。

自动是ps根据图像,自己做出的调整,一般不会过度。
调整类的命令,会损失原图像素的色彩信息,不能灵活修改。

调整图层
图层面板的第四个按钮,下面有许多调整图层,可以选择色阶,曲线之类的。
在调整图层可以找到和对应的调整命令相同的参数。调整图层对下方所有的图层起着调整作用,但对上方的没有影响,调整图层不对下方图层的像素做任何修改破坏,调整图层自带蒙版,可以灵活调节或不调节的区域。

调整图层结合剪贴蒙版,可以对单个图层起调整作用。

曲线命令
快捷键ctrl+m
图像菜单-调整-曲线。
一开始会有一些预设,可以酌情使用。
还有图表控制区,辅助功能按钮组成。

操作方式1:黑场或白场的合并操作
操作大部分和色阶的原理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曲线命令时,光标会变成吸管工具,按住鼠标左键不松,可以发现曲线中有一个小圆环,这个小圆环代表着吸取颜色的级别区域。

操作方式2:两极的输出界定
和色阶里的输出的色阶很像,调整y轴上的光标即可。

操作方式3:添加控点调节曲线
在直线上点击一下,可以生成控点,(选择控点按住delete线/按住ctrl不松点击控点 可以删除控点)控点可以移动曲线。这种可以达到变量变暗的效果,同时颜色的损失非常小。
针对不同种类的通道也可以调整曲线。
也可以用铅笔工具绘制曲线,点击平滑按钮使曲线平滑,发挥你的艺术细胞(雾)。
下面还有一个小手一样的按钮,激活可以在图像上点击并拖动可修改曲线(只能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也有吸管工具,和色阶很像。
显示修剪,可以显示上一次操作中画面改变的像素,此时画面会变成黑红黄白色,红色部分的像素都发生了改变。

曲线显示选项
注意,光模式和颜料/油墨模式区别很大,请勿随意选择。
可以用旁边的方格按钮(alt+在网格空白部分点击)来控制网格疏密。
通道叠加可以查看多个通道叠加状态下的画面。
可以隐藏显示基线(初始的直线)。
交叉线,可方便定位。

可以在调整图层里使用曲线命令
曲线相对色阶来说,工作更精细。

色彩平衡
同样是图像菜单,在调整里可以找到色彩平衡。(ctrl+B)
色阶分别对应RGB, 通过移动滑块或者输入数字来操作色彩平衡。
其实这些相对颜色在色相环上是补色。

调整色彩平衡和调整饱和度有所区别,调整饱和度时,你只是调整饱和度,无法调节黑白灰的颜色,而色彩平衡在调节饱和度的同时也调节明度的色彩值,可以改变黑白灰的颜色。

下面还有一些选项,你可以保持明度,保持明度不意味着锁定明度,而是明度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比如你调整色彩平衡偏向红色,你红色的明度会升高,蓝色和绿色的明度就会降低,总体的发光总量保持不变。

下面有三个选项,分别对应暗中亮不同的亮度进行色彩调节

调整图层里也有色彩平衡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