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与基础工具
在讲移动工具前,先讲讲画面查看的方式。
在转态信息栏的最左边调整百分数可以进行画面的缩放。
在工具栏里有两个工具,一个是抓手工具,一个是缩放工具。
抓手工具
用来在画面中移动的工具,选择滚动所有窗口可以对打开的所有图像进行移动。
按住空格键不松可以直接使用抓手工具。
长按抓手工具,会发现会弹出一个新的子工具:旋转视图工具,快捷键是R,用它可以围绕当前画面的中心进行旋转。
可以在选项栏里写上想要旋转的角度,可以通过拖拽属性名称来修改数值。点击复位视图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
双击抓手工具可以全部显示图像。
缩放工具
用来放大或缩小画面的工具,图标类似一个放大镜,使用工具后点击画面可以进行放大,如果要进行缩小的话,选项栏里可切换成缩小模式,也可以鼠标右击来切换。选项栏还有一个:调整窗口大小以满屏显示,点击它,在图像窗口化的时候进行放大缩小,窗口也会跟着放大缩小(在画面的范围以内)。
细微缩放:可以在你长按鼠标左键移动的时候进行画面的缩放。
在放大模式下,可以通过鼠标右键选择一片区域来放大所选区域。
除了选项栏,鼠标右击弹出的菜单也可以改变画面视图。
(ctrl+”+”/“-“)/(alt+“鼠标滑轮”)/(space+ctrl/alt)实现画面的放大/缩小
双击缩放工具可以显示画面的实际大小。
移动工具
移动工具的快捷键是v;
在其它工具的状态下,ctrl不放来切换至移动工具,(钢笔工具按ctrl键会变为固定移动工具)。
组合alt键,可以快速复制并移动图层。
组合shift键,可以约束角度,方向锁定(水平,垂直,45度角)。
方向键可以微调,组合shift,步长加大。
方向键结合Atl键是复制并细微移动图层,结合shift键可以加速。
可以用移动工具来移动图层。
移动工具针对当前被选择的图层。
点击图层列表中的图层,可以选中该图层进行移动。
可以鼠标右键画面中的一个地方,ps会分析其中的图层成分,可以从这些分析出的图层中选择图层并移动。
拖拽一个图层到另外一个文件这个操作的本质是在另外一个文件中复制新建一个图层,原来图层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当背景图层是一样大小时,拖动图层复制到另外一个文件的同时按住shift松开鼠标可以发现新建的图层相对于背景大小下与原来的文件处于相同的位置。
文档大小不同,拖拽后按shift,会自动居中。如果目标文档包含选区,会自动移动到选区中央(选区要够大)。
移动工具的选项栏:
1,工具预设面板
可以把常用的工具的参数保存下来。
可以起名字,以来方便自己保存使用。
其实每个工具都可以保存自己的自定义配置
2,自动选择
可以靠点击图层对象来选择图层,在图层不复杂的时候使用比较方便。
自动选择状态下,在透明区域可以框选。按住shift键进行框选,可以进行追加。
移动工具状态下,在临时需要自动选择的时候,可以按住(ctrl)快速切换自动选择模式。
3,自动选择旁边有一个下拉菜单,可以选择图层或者组。
勾选自动选项,然后选择组,然后选择组里的任何一个图层,都会选择组。此时组内所有的成员图层都会跟着移动。
改为图层后,就只能选择图层,而不能选择组。
4,显示变换控件
左边有一个勾选框,如果勾选,选中的图层周边会出现一个框,也就是控件,控件上有8个点,通过这些点进行拖拽可以使图层拉伸放大缩小。控件外可以进行图层的旋转操作。如果这时再右击,可以发现还有许多变换的形式可以选择,这里就不敞开来讲了。
5,再后面是一排工具,工具图标的组成元素完全一样,但结构不同。
这些工具被两条线分成三部分,每个部分对应的功能分别是对齐、分布方式、自动对齐。
要在多个的图层选中时才有效果。
多选后在菜单栏的图层里也可以设置图层的分布情况。
默认情况下,目标侧的图层固定,其它图层移动。
在链接的情况下,其它的链接在一起的图层关于选中的图层对齐。
自动对齐多用于摄影,制作全景照片。
6,3d模式
这个放到3d篇再讲。
选框工具
选框工具的快捷键是M。
选框为矩形模式的时候按住shift键可以使选框变为正方形。
按住alt键拖拽鼠标可以从中心点建立选区。
原始选框工具的光标是十字,按住capslock键可以变为精准十字(fps游戏那种)。
右键选框工具可以发现许多的样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alt键+点击也可以切换样式)
ctrl+d可以使选区消失。
ctrl+h可以隐藏选区。
在进行图层的编辑时,要对图层某部分的像素进行处理,要把这部分单独选择出来,这个部分叫作选区。
选区内的像素可以编辑,可用移动工具移动,也可以把鼠标放入选区的中间进行拖拽,但是对画面没有实质性的影响,移动的只是选区。
历史记录可以找回选区,“重新选择”记录上一步选区。
选区是暂时性的,只有右键保存选区后才能储存到psd文件。
右键菜单找到载入选区,可以找回引用保存的选区。
在通道面板可以找到被保存的选区。
选框工具的选项栏:
有四种选框方式,分别对应新选区,添加到选区(类似并集原理,在新选区模式下按shift键),从选区减去(类似减集原理,新选区下按alt键),与选区交叉(类似交集原理,新选区同时按住shift和alt键)
其他的选区工具也都有这些方式来选区,如套索魔棒。
羽化:选区边缘部分实现过渡式虚化从而起到渐变的作用,可用于填充颜色,羽化值决定虚化程度。(shift+f6)
注意:单行和竖行选区是可以羽化的。
消除锯齿:多用于椭圆选区,用途如其名。
样式:可选择选框模式,分为正常,固定比例,固定大小。后面可以更改参数,键盘上下键可以进行数值的微量调节。
调整边缘:必须要有选区,这个是高级内容,现在不作介绍。
套索工具
快捷键是L
一种选区工具,点击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建立选区(类似鼠绘)。
套索工具灵活快速但是不够准确。
也有其它的样式:多边形套索工具和磁性套索工具。
多边形套索:作点连线,选区必须闭合,可以通过backspace键或delete来删除刚才的点,esc取消,双击或回车可以快速交接,首尾接近时光标会有提示,可以直接闭合。
可以选区到画面外面。
套索工具和多边形套索工具可以按着alt键相互切换。
磁性套索工具:移动鼠标,可以使选区线段与一些图像的边缘线重合,可以精确地选区。
快捷键基本与多边形的相同,不过通过alt键是与多边形套索快速切换。
选项栏中,宽度的大小控制识别的范围。高对比度适合清晰边缘,低对比度时候模糊边缘。频率可以用来调节磁性控制点的多少。
套索工具的选项栏大部分和选框工具相同。
魔棒
快捷键W。
魔棒可以快速的将颜色相近的区域变成选区。
可以根据背景色进行反向选区,只需右键点击选择反向。
可以右键点击色彩范围,用吸管工具取色进行选区。
选项栏:
取样大小:
取样点以单像素色彩信息取样。取样大小的原理是多点取样取平均值。
容差:容差越大颜色识别范围越大,反之就越小。容差的计算,是按两个像素色块的RGB值之差来算的,可以用F8调出信息面板来研究。
勾选连续:只能选取互为相邻的相似像素。如果没有勾选,整个画面上相似的颜色都会被选中。
勾选对所有图层取样,可以选择没有选中图层的颜色。
快速选择工具
很智能,很牛批!
可以和魔棒快速切换。
选项栏有三种模式,是做区类通用的模式,但是它没有交叉模式。
按住alt键可转化成减去模式,根据需要消除多余的选区。
转化笔选项:
画笔拾取器包含大小(识别范围)(快捷键“[”/“]”),硬度(边缘的识别能力)(快捷键shift+“[”/“]”),间距(识别的连贯程度)。
调整边缘命令可以优化选区,适当调节“平滑”,“羽化”,“对比度”,“移动边缘”可以让抠出来的图的边缘变得更加柔和。
利用蒙版可以继续细化选区。
历史工具
点击窗口->历史记录,可以调出历史面板。
面板的最上方是原始图片,也叫做快照栏。
下面出现的操作步骤栏,为历史记录栏。点击这些历史记录可以回到当时状态。
面板的下方还有三个按钮:
第一个是从当前状态建立新文档,此时历史面板会“清空”,从当前状态建立新文档,可以从标签页中找回原来的文档以及历史记录。
第二个是创建新快报,历史记录是有步骤限制的,利用快照,把状态保存下来,使其不被新的状态所顶替。按住alt键不松,点击创建快照按钮弹出对话窗口,可以给快照起名字,下面还有一些自定义选项。快照不会被新操作步骤顶走,但也不会被保存到文件里。
第三个是删除当前状态,删除中间的历史记录,下面的全部历史记录都会跟着删除,另外在“编辑”->清理里也可以清除历史记录。
历史记录面板的面板菜单里有历史记录选项:
勾选第一个选项会自动创建快照。
勾选第二个选项可以自动存储快照(ctrl+s)
选择非线性历史记录删除中间历史记录后面的历史记录可以不受影响。
第四个选项使你在新建快照时自动弹出对话框。
第五个选项暂时不讨论。
也可以通过编辑->还原移动(ctrl+z)来返回一步。
或 编辑->后退一步(ctrl+alt+z)来返回多步。
或 编辑->前进一步(ctrl+shift+z)来前进多步。
历史记录画笔工具
快捷键Y
此工具基于画笔形式找回历史记录。
在图片中进行绘画,找回之前的状态。
它的设置符合画笔的通用设置。
历史记录面板的某条历史状态前会出现一个历史记录画笔的图标,意思是记录状态为历史记录画笔的历史源。历史记录的画笔源可以自由地设置。
历史记录画笔的效果,蒙版也可以做出来。
可以切换成历史记录艺术画笔工具,切换后可以在选项栏里转换样式,改变画笔效果。
图案图章用法就是直接在画面上画图案。以图案来仿制,除此外还有一些另外的艺术效果,其它的功能与仿制类似。